Monday 15 October 2012

王冠一錦囊 2012 10 11 : 出尽法宝 制约银行

怎样解决银行Too Big to Fail(大到不能倒下)的问题,在美国已经争论多时。自从贝尔斯登出事及雷曼倒闭以来,银行因为规模过大,对金融体系构成的系统性风险,一直未有消失过。
纵使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改革法案,制约了一些银行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行为,诸如坐盘交易,但对于银行体型过大的问题,始终改变不了。

联邦存款保险公司(FDIC)理事「洪尼格」(Thomas Hoenig),主张恢复格拉斯-史蒂格尔法案(Glass-Steagall Act),强逼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家,但在华尔街一直遇到巨大阻力。况且摩根大通早已鲸吞贝尔斯登、华盛顿互惠;美银则完成鲸吞美林证券、 Countrywide Financial。事实证明,金融机构愈大,监管机关往往愈是无处埋手。如果立法规定银行资产规模上限,一方面难以界定资产规模多大才算是「大得不能倒 下」,另一方面亦会被指刻意针对那几家华尔街大行。

近日联邦储备理事塔鲁罗(Daniel Tarullo)倡议,立法限制银行持有非存款负债(Non-Deposit Liabilities)的上限,其目的其实是藉此逼大型银行拆骨。

银行的资金来源,主要分为两大类:存款负债与非存款负债。存款负债(Deposit Liabilities)即是客户存款;而非存款负债则包括透过票据融资、银行同业拆借等方式建立所得。

传统的商业银行,一直以来是「有几多存款,做几多生意」,这样营运风险比较容易计算与控制。不过,投资银行兴起之后,业界做融资生意没有存款基础已再不成问题,只要不断扩大非存款负债补充弹药,再放贷或提供融资从中赚取息差即可。

市场顺景时,投资银行几乎是无本生利,但当商业票据或同业拆借市场变得紧张,非存款负债就变成一个系统性风险的计时炸弹。

虽然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的目的,就是希望透过提升银行业的资本充足要求,避免再出现系统性风险。可惜银行被逼持有更多资本,放贷意欲下降,最终一样不利经济复苏。因此,不少专家倾向鼓励银行拆骨以一劳永逸。

塔鲁罗建议,应立法设定银行非存款负债的上限,而有关上限的弹性则与美国GDP挂钩。当美国经济好景的时候,非存款负债上限可以宽松一点,遇上不景气时则收紧一点,从而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。

假如有关建议落实,以资产总值计,美国六大银行都会受到影响,包括摩根大通、美国银行、花旗、富国、高盛及摩根士丹利。表面上存款负债规模较大的银行将具 备较大经营优势,其实未必。以高盛跟摩通为例子,截至今年3月底止,高盛存款虽然只得509亿美元,远不及同期摩通的1.13万亿美元。但摩通并不见得只 「吃老本」,靠存款基础做生意,而是同样任由非存款负债膨胀,争取每个无本生利的机会。

塔鲁罗深知有关建议意味另一场与华尔街金融圈的斗法,背后当然得到政客支持,而支持大多为民主党背景的参众两院议员。相信塔鲁罗的建议能否付诸实行,一切视乎奥巴马一个月后能否连任而定。

Apple 5G phone will be a revolution! How do you take advantage of this hype?

Dear Friends, It is a well known fact that US is trying to catch up with the 5G technology of China. That is the reason why US has viewed ...